今天是颱風假的第二天…
出門過一次…
到對面的7-11買吃的…
其他時間就是…
睡覺…
看電視…
玩電腦…
看”聖經的故事”…
看”齊天大聖孫悟空”…
看窗外的風雨…
擔心停在新莊的機車…
看有沒有新的Kiva或是炎神Sentai或是Rescue Force可以下載…
今天晚上八點就會發佈是否停班停課了…
連畢專都有可能要改成MSN上開會了…
現在外面依然風大雨大…
20:00更新…
等等要到補習班打開課電話…
跟茂山老師討論課程內容…
認為有必要明天開始上課…
這樣才趕得上學生的段考…
所以待會就要和虹婷冒著風雨出門了…
23:00更新…
剛從補習班回到家…
一起跟雪琪和慶軒下班…
我的機車在外面淋了2天的雨還好沒有什麼大礙…
只是…
打上去的臘似乎都掉光光了…
颱風天打開課電話有個好處…
就是學生都在家…
回到家之後…
全身都濕透了…
就順便把車廂裡的外套、手套、帽套、雨衣和安全帽都拿出來洗…
希望可以把霉味都洗掉…
然後就在剛剛發現…
洗衣機排出來的水很髒…
可見空氣多髒ㄚ…
希望明天特別進度班能開班順利…
以下就是很神奇的颱風新聞…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0914/2/15w46.html
「到底要怎樣」大氣專家全傻眼
史上最牛的颱風「辛樂克」,幾乎停滯不動的待在台灣上空,讓大氣專家都傻眼,「實在不知道它會怎樣!」專家指出,辛樂克幾乎只靠地球自轉的力量在移動,最快也要到今晚8點才能知道周一要不要上班。
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李清勝說,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颱風,威力如此強大,卻走得這麼慢。
辛樂克現在陷入「鞍型場」,東邊有太平洋高壓,吹南風;西邊有大陸高壓,吹北風,沒有流場將其吹走,因此停滯在台灣上空。
「從來沒見過」 電腦也無法偵測
因為地球會自轉,所以颱風會以每小時四、五公里的速度,向西北慢慢偏移。而辛樂克以每小時六、七公里的速度移動,顯示辛樂克幾乎就是靠著地球自轉的力量在移動。
辛樂克讓專家也傻眼,沒有氣流的情況下,連電腦也不知該如何預測。根據經驗,只能說辛樂克路徑滿像去年的強颱柯羅沙颱風。當時柯羅沙由宜蘭近岸沿海岸向南移至花蓮縣北部近海,呈打轉現象,再由頭城及三貂角間進入北部陸地;強風豪雨帶來全台嚴重災情,曾有約233萬戶停電,計有9人死亡,農業損失約42.7億。
「明天上班嗎」 等晚上才會知道
上班族最關心莫過於周一要不要上班,返鄉人潮何時要動身回家。身為大氣專家的李清勝說,很抱歉,現在真的看不出來!以現在的資料根本無法判斷!最快也要到晚間8時才知道。
李清勝說,辛樂克受到台灣地形影響,會被打散,等到出海之後,會再度自行重新組織,屆時重新組織的結構,才會知道還有多麼強的力道,才能得知辛樂克對台灣的影響還有多少。
不過,就算最牛的辛樂克離開台灣上空,李清勝提醒,辛樂克出海之後,環流將帶來雨量,預計北部沿岸將有大豪雨,淡水、三芝、八里、基隆都要特別注意。
「差點回馬槍」 像醉漢搖來晃去
【記者謝蕙蓮/台北報導】
辛樂克行進路線超怪異。昨天下午到晚上,一度在宜蘭外海停滯不動長達六、七個小時,今天凌晨登陸後,又原地打轉,中心在陸地「晃」了一圈才出海,就像個喝醉酒的醉漢,一度讓氣象局非常頭痛。幸而並沒有二度登陸。
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蔡甫甸說,颱風登陸前受到地形作用,穾然加速的情形,過去的柯羅沙、海棠颱風也發生後,但是登陸後在陸地上打轉繞圈的情況,過去還沒有見過。
而颱風中心明明就在基隆東北方,但上午台北縣市卻未感受到風力。氣象局表示,台北上午吹北風,受盆地阻擋,所以感受不到風勢。但等颱風更往北走改吹西風或西北風,風勢就會加強。民眾不要輕視颱風後續的威力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0913/1/15v6k.html
辛樂克颱風「最牛」!一動也不動,預報員都傻眼!
![]() |
中颱辛樂克行進方向緩慢,從今天下午一點起,就呈現滯留狀態,一直到深夜,都沒有明顯移動,成為近年來「最牛」的颱風!氣象學者表示:辛樂克的路徑確實相當罕見,主要因為颱風陷入缺乏「導引氣流」的「鞍型場」,又碰上台灣陸地阻擋,除非有新的導引氣流出現,否則颱風會一直停留在原地,對台灣地區相當不利。 (彭群弼報導)
氣象局表示:無論是造成台北地區重創的納莉颱風,或者是1991年中秋節出現的耐特颱風,都曾經出現路徑詭異,移動速度緩慢的現象,不過,辛樂克颱風週六下午一點起,一直到深夜,都停留在宜蘭近海約八、九十公里的位置,幾乎是過去沒有的經驗。
負責預報發佈的預報課長蔡甫甸表示:辛樂克是威力大,結構完整的颱風,卻幾乎沒有明顯的導引氣流,完全必須依賴颱風本身的運動,暴風圈接觸台灣陸地之後,颱風就進入停滯狀態,顯示各方的力量,目前呈現均衡狀態,被媒體一路追問,蔡甫甸只好說:接下來就要等待「颱風的決定」。
辛樂克颱風讓預報工作陷入兩難,在缺乏新的導引氣流情況下,世界各國,各種電腦數值模擬的系統,全部失靈,無法提供下一步怎麼走的看法,人為的判斷,仰賴的是過去類似經驗的颱風,結果也沒有,讓預報人員傻眼。
台大大氣系教授李清勝表示:颱風處在太平洋高壓,大陸高壓,東西兩側勢力彼此相互抗衡的「鞍型場」內,一般而言,根據國外學者的研究,如果颱風在完全沒有外力影響下,受颱風本身及地球自轉影響,會出現所謂的「 β效應」:颱風會以每小時四到五公里的速度,緩慢向西北移動,這樣的看法,幾乎就是過去辛樂克移動的速度及方向,但可能是受到台灣地形的阻擋,再加上颱風本身的強對流,會在海面上保持「定格」的效果等種種原因的影響下,才會出現停滯的怪異現象。因此究竟還要等多久,預報人員也只能等待,只要出現一點點的力量,颱風就會移動,可惜,這點力量始終沒來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0914/17/15vop.html
被稱為「最牛颱風」的中度颱風辛樂克今天(14日)凌晨1點50分,在蘭陽溪出海口附近登陸,首當其衝的宜蘭地區,連夜狂風豪雨不斷,山區道路多處坍塌;而詭異的是,目前辛樂克中心已經出海,中心位置在北緯24.6度,東經121.9度,即在宜蘭的東南方約20公里的海面上,因不斷原地打轉,不排除二度登陸。
辛樂克颱風從昨天(13日)下午從龜速變成原地打轉,直到昨晚9點左右才開始再度以每小時7公里的龜速,向北北西轉北北東進行,有人開玩笑說,騎單車都比它快。
根據14日上午8點30分最新氣象資料顯示,過去6小時辛樂克在蘇澳附近仍呈現打轉現象,強度略為減弱,中心在蘇澳東方沿海,暴風圈仍籠罩台灣、澎湖及馬祖地區,各地風雨持續中。預估中心強度有持續減弱的趨勢。
氣象局提醒,台灣中南部山區、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局部性大豪雨或超大豪雨發生;東部及中南部地區有豪雨或大豪雨;東南部地區有局部性大雨或豪雨。山區應嚴防坍方、落石、土石流及山洪爆發。
據統計,從12日零時至14日8時出現較大累積雨量地區是:宜蘭縣太平山977毫米、新竹縣鳥嘴山896毫米、桃園縣巴陵812毫米、台北縣福山764毫米、苗栗縣泰安744毫米、嘉義縣豐山728毫米、台北市明德723毫米、南投縣望鄉606毫米、台中縣雪嶺556毫米、高雄縣排雲469毫米、台南縣關山358毫米。出現較大陣風地區是:蘇澳17級,蘭嶼16級,宜蘭14級,彭佳嶼、基隆13級,梧棲、成功11級。
另外,根據氣象局公布的最新報告,達到土石流警戒的溪流,又新增加了14條,截至目前為止,全台的土石流紅色警戒河流,已經達到了92條,其中以新竹縣最多,達到了29條,目前地方政府已經前往主要土石流災害區,進行疏散以及撤離。
今天正值中秋節,適逢潮位較高的大潮期,氣象局提醒沿海低漥地區民眾防範海水倒灌和淹水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0914/4/15vb9.html
辛樂克慢吞吞 北台暴雨連天
![]() |
颱風辛樂克昨天下午到晚上在宜蘭外海滯留了七個小時。學者表示,辛樂克處於太平洋高壓、大陸高壓、西風帶形成的「鞍型場」之中,正好達到穩定的狀況,所以出現這種現象,全國尤其是北台灣,須做好心理準備,滯留愈久的颱風,累積雨量愈驚人。
辛樂克一直不動,讓氣象局緊張萬分,「我們都在等辛樂克的決定!」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蔡甫甸表示,記憶所及,從沒發生類似的狀況。十三日的氣象預報從下午二時到晚上八時,幾乎沒有變化進展,唯一不同的只有向上修正的累積雨量。晚上九時左右,辛樂克終於動了,氣象人員也稍稍鬆了一口氣。
困「鞍型場」 氣象局從未見過
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、國家防災計畫召集人李清勝表示,辛樂克正好處於一個穩定的「鞍型場」之中,完全沒有導引氣流,先前緩慢向西北行進,是因為地球自轉的「β效應」。
然而,辛樂克一碰到台灣,卻又不動了,原因眾說紛紜。李清勝推測有三種可能,其一是時節正好吹北風,抵銷一部分往北走的力量;其二,颱風本身的強對流,有鎖定的作用,使其在一個地方動也不動;最後一種可能是,正好被台灣的地形擋住。
至於颱風何時會動,李清勝也沒把握,「沒有任何人有答案!這麼強、又這麼慢的颱風,過去幾乎找不到!」他表示,辛樂克若能稍微往北移動一百公里,受到高壓、西風帶的影響,就會加速遠離台灣。北風帶來的乾、冷空氣,可能是解套的方法,但現在才九月初,空氣不夠冷;或者颱風持續停滯,將當地的能量耗盡,也可以使颱風自動消失,但現在附近海域的溫度仍很高,辛樂克不乏能量供應。
昨晚九時終移動 仍須防豪雨
李清勝說,颱風若持續維持現在的位置,待個兩、三天,累積雨量就會帶來很大的麻煩,「以辛樂克的狀況,每小時帶來三十、四十公釐的雨量,一點也不難!」不過幸好昨晚九時左右,辛樂克終於動了,氣象人員稍稍鬆了一口氣,但仍提醒民眾防範豪雨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0914/2/15vml.html
詭颱不動了「沒見過這種」
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李清勝說,這麼強的颱風,又走得這麼慢,「沒見過」。他說,辛樂克颱風現在處於「安型場」中,影響它動向的各方勢力,在一個均衝狀態,要靠它自己突破僵局。要花多久時間離開台灣,「不知道」。
很多人拿納莉與辛樂克比較,李清勝說,兩者有點不同,納莉一度在台灣東北邊打轉,行進速度也很慢,但強度沒有辛樂克強,只是當時大陸高壓較強往南壓,使得它登陸後由北往南走,在陸地停留的時間久,持續降雨成災。
現在台灣西邊有大陸高壓,東邊有太平洋高壓,北邊有西風帶,形成一個「安型場」,導引氣流十分微弱,使辛樂克陷在其中。
理論上,颱風就算沒有導引氣流,因為地球自轉,也會自己以時速四到五公里往西北前進,稱為「β效應」。李清勝認為,照理說,辛樂克應該會慢慢往西北動才對。
李清勝分析,辛樂克不動的原因可能是被台灣的地形擋住,也可能是北風阻擋,另外颱風本身很強,對流旺盛也會有鎖定的效果。
颱風預報要靠電腦模式計算,電腦也算不出來辛樂克什麼時候才會動。李清勝說,沒人知道它什麼時候才會動,但這個穩定的狀況,不會永遠持續,只要辛樂克往北飄一點,離開現在這個位置,就可以掙脫泥沼。
李清勝說,雖然辛樂克沒有像納莉一樣在台灣陸地上停留,但它的環流仍然很強,且所在位置的海流還滿高的,還不會太快能量耗盡而衰弱,滯留帶來的降雨可能成災,要特別提高警覺。